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以“四個一”精辟闡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進一步明確了黨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為我們開展植樹造林、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和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對于建設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生態強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履行公民植樹義務,積極投身國土綠化,致力改善生態環境,取得了豐碩成果。到2018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9.82%,森林蓄積量達到5.72億立方米。同時也要看到,我省提高國土綠化水平的任務依然艱巨,全省還有2000多萬畝石漠化地、760多萬畝“裸露山地”、5000多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和200多萬畝重金屬污染地需要治理。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增加森林資源和城鄉綠量,使三湘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植樹造林、生態復綠并非一日之功,貴在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這需要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干部任期造林綠化責任制和部門綠化分工責任制,各級綠化委員會充分發揮統一領導義務植樹和城鄉綠化的職能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服從城鄉綠化規劃,以義務植樹為引領,切實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美化宜居生活家園。緊密結合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縣市區,充分利用城市及周邊閑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地帶,通過見縫插綠、拆違建綠、開墻透綠、立體覆綠等措施,努力打造林路相擁、林水相依、林城相融的森林城市。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積極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因地制宜加快庭院綠化、四旁綠化、休憩公園建設,形成一批森林小鎮、美麗村莊,增強農村自然底色,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堅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講究科學植樹、科學營林,提高造林綠化質量,確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栽植一片、成林一片。堅持依法治綠,嚴厲打擊毀林毀綠等不法行為,加大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力度,保護好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植樹造林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宣傳教育,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充分調動全社會投身國土綠化的積極性,努力把建設生態強省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認真實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落實好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志愿服務等盡責形式,拓寬義務植樹載體,把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持續引向深入,形成全社會惜林、造林、護林的國土綠化格局和植綠、愛綠、護綠的濃厚氛圍。
只有綠化才能美化,只有山清才能水秀。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高品質生活的成色。讓我們行動起來,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攜手植綠護綠,建設生態強省,探索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湖南應有的貢獻。